返回首页

剪纸的历史来源、发展和现状?

124 2024-12-29 20:04 辉远手游网

一、剪纸的历史来源、发展和现状?

剪纸的历史与起源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剪纸的发展

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剪纸的现状

针对山东剪纸艺术,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对各个年龄段的山东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将近80%的人并没有听说过莒县过门笺、胶州剪纸以及五莲剪纸等山东代表性较强的剪纸,这说明剪纸的受众可以说是非常小,对于其他代表性较小的剪纸可能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人们对剪纸的了解更多是通过电视杂志网络等新媒介传播手段,更有11%的人没有听说过剪纸,和参加过剪纸体验活动的人数大致相近。所以剪纸在扩大受众方面的方式上应该有所选择,更好地利用网络时代的传播手段和新型电视综艺节目等来进行更有效的宣传。

在剪纸用途方面,剪纸在当代生活中的用途和古代大致相同,仍然广泛用于节日民俗活动和装饰或者礼品馈赠的选择。大多数人购买剪纸的欲望更多的来源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精湛的工艺,说明在现代也是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一传统工艺的价值。购买渠道方面人们更倾向于实体店展览会和网上购买,所以剪纸的商业化程度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体店和展览会的发展可以提升剪纸艺术的知名度。

二、亚联游戏发展历史?

亚联游戏从2000年至今先后运做了《千年》、《红月》和《战场》等三款大型网络游戏,无论是从介入时间还是运营规模的角度讲,他们都可谓是目前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里当之无愧的“主力部队”之一。

Asiagame(亚联游戏)隶属于海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亚联赢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之后同时代理了几款知名的网络游戏《千年》、《红月》、《战场》、《Online百战天虫》,海虹控股同时也是著名棋牌平台联众世界(ourgame)的母公司,无论是从注册用户看,还是公司规模看,海虹控股都是当时中国网络游戏领域首屈一指的先行者。

三、世界杯的来源与发展历史?

答案如下:

世界杯的来源:

1956年,国际足联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做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 ”,简称“世界杯”。

世界杯的发展历史:

第一届——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第二届——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

第三届——1938年法国世界杯。

第四届——1950年巴西世界杯 。

第五届——1954年瑞士世界杯。

第六届——1958年瑞典世界杯。

第七届——1962年智利世界杯。

……

下一次世界杯是2026年,第23届世界杯。

四、钢笔的来源和发展?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很不方便。

1829年英国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钢笔尖。它经过特殊加工,圆滑而有弹性,书写起来相当流畅,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这种笔必须蘸墨水书写十分麻烦。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华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常用的毛细管笔。还有一些美术钢笔等。

五、黄瓜的来源和发展?

关于黄瓜的起源,史学界基本认定,黄瓜起源于古印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英国植物学家Hooker在《栽培作物的起源》中记载了黄瓜的起源。

Hooker在喜马拉雅山麓不丹至锡金地区首次发现了野生的黄瓜原种,距今已经超过了3000多年,比中国要早将近1000年发现,因此黄瓜起源于古印度,是有史学依据的。

六、木薯的来源和历史?

木薯又称树薯、南洋薯、木番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其实,木薯大多数来源于非洲。他可以说是非洲人民的救命粮食,我们知道,非洲群众大多数都非常贫穷,而木薯是我国南北方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农作物。根据历史的记载,红薯它大约是在明朝就开始在我国种植。

七、墨斗的来源和历史?

传说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发明了墨斗,墨斗中染墨的绳子按木工的要求在木材的两端拉直,然后提起中间部分松开,绳子上的墨汁就会在木材上绷出一条直线,顺着直线就能用锯子把木材锯成直的木板或木条

八、国姓的来源和历史?

一、国姓起源和来历

1、得姓始祖:公子发

        国姓最早起源于姬姓,属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一个儿子叫公子发,他字子国,后来生了个儿子公孙侨字子产,他执政郑国30多年,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后来,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现代很多国姓尊公子发为其得姓始祖。

2、出自姜姓,以官称为氏

        另外,现在的国姓还有部分出自姜姓,属于以官称为氏。据《左传》记载,西周至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公室宗族世代为辅国正卿,故以“国”为氏,此支国氏为姜太公的后代。

3、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

       最后,国姓起源和来历还出自姜姓,属于以赐姓为氏。据《姓氏考略》和《姓苑》记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他本来是齐侯公族大夫,后来被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九、洋芋的来源和历史?

土豆,也有些地方叫马铃薯,现在是全球第四大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小麦。土豆对人类生活实在太重要了!可能咱们中国人感受还不是很明显,但那些吃快餐的西方人是离不开薯条的。虽然说油炸的薯条有致癌物质,这仍然挡不住那些爱吃薯条的人。

土豆原本是生长在南美安地斯山区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处一带,在8000多年前被南美印加人驯化种植。土豆这东西生命力顽强,各种恶劣环境、极端气候基本都能生长,所以土豆成为了南美印加人的主食。南美印加人甚至将土豆视为神物,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

古印加帝国将收成的土豆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给村落,供日常食用;一部分用作存粮,以便在饥荒年食用;一部分用为祭品,献给神明。可以说没有土豆印加人根本活不下去,玉米在南美很少种植,稻米、小麦更是没有,是土豆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加人。

而将土豆带到全世界的,并不是征服了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而是英国海盗。英国海盗从智利的奇罗耶岛将土豆带回欧洲,时间大概是16世纪初期。但是一开始欧洲人并不吃土豆,因为他们认为长在土里的食物是不洁的,被认为是猪都不吃的东西。但是欧洲人将土豆给奴隶们吃,简直成了奴隶专用食物。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发了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有毒!结果奴隶们吃了产生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其实就是茄碱中毒。于是欧洲人把土豆与曼陀罗、颠茄归为一类,视为“魔鬼植物”。

直到18世纪后期,当时欧洲爆发了几场大饥荒,欧洲人不得不考虑吃土豆填饱肚子(当然是吃没有发芽的土豆)。结果一吃发现这东西还挺好吃的,尤其炸成土豆条非常好吃,至少对于美食没什么研究的爱尔兰和德国人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从此以后,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将土豆当成了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再也不是奴隶食物,更不是“魔鬼植物”了。

最后大家可能都想问一个问题,土豆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其实目前说法有很多种,而我认为比较靠谱的传播途径应该是这样的:土豆是欧洲人先从南美带到了欧洲,然后西班牙人将土豆带到菲律宾。17世纪时福建商人在菲律宾和西班牙人做生意,然后又将土豆带到了福建,再由福建传播到东南沿海各省,乃至全国。

十、马的来源和历史?

马的祖先——始祖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热带森林和沼泽地区中,不过那时候的它们还只是狐狸般大小的灵活动物(身高不过30cm),靠矮树和灌木上的嫩叶为生,与如今我们所熟悉的骏马模样截然不同。

在随后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里,始祖马的身体不断改变,最终形成了具有身高腿长、流线肩背、单趾硬蹄等特点的真马(古生物学上对现代马的称呼),这一切已经从丰富的化石记录中得到证实。